公司擁有優秀的銷售團隊和專業的研發部門,不但在品牌、價格、供貨、服務等方面領先業界,而且可為客戶提供及時、可行的技術支持和整體設計服務,滿足不同客戶多層次需求。
選擇ZigBee方案七要素
IEEE 802.15.4是低數據率的無線標準。ZigBee聯盟正在開發一套基于802.15.4的連網拓撲及應用標準,以確保不同供貨商提供的設備獲得ZigBee認證后能相互操作。必須謹記的是,由于ZiBee是802.15.4的子集,故獲得ZigBee認證的應用必須同時符合ZigBee和802.15.4這兩個標準,但802.15.4的應用卻不一定符合ZigBee標準。這種區別非常重要,因為ZigBee標準正持續發展,而一些較高級的應用層至今仍沒有定義。對于工程師來說,能夠為設計中802.15.4部分在物理和媒體訪問控制層,以及ZigBee標準在網絡安全、應用構架和應用規范層,提供充足支持的供貨商,就是理想的選擇。此外,我們還要考慮網絡解決方案、頻率、MAC的完整性和架構、選用單芯片還是雙芯片、功耗、對未來的應用構架和規范的支持質量等問題。
要素一:能完成任務的簡單網絡
802.15.4和ZigBee標準可以實現若干類型的網絡配置:點到多點(星形)網絡、樹形網絡和網狀網絡。
點到多點(星形)網絡多用于低成本的游戲或娛樂中心控制。它們的實現方式最簡單,而且設置和控制所需的代碼也最少,但一般來說節點的數量和覆蓋范圍有限。
樹形網絡多用于諸如存取或工業控制感測之類的應用。因為它們能容納較多的節點,所以可以覆蓋比點對多點網絡更大的范圍。然而,其缺點是可能因延遲效應而造成嚴重的節點故障并令系統停頓。樹形網絡一般需要比多點系統更多的節點。
網狀網絡是最高層次的802.15.4/ZigBee配置,而且需要最多的網絡級代碼。網狀網絡具有重要節點故障的“自愈”能力,這使它們成為大型建筑的控制系統或廣域感測的理想選擇。這類網絡是至今為止最難以設計和推行的802.15.4/ZigBee網絡。
至于應選擇哪一種網絡?我們的建議是,能夠完成任務的最簡單網絡就最好。能滿足所有要求的通用型網絡解決方案看似可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但它可能是如此不實用又成本昂貴,以至實際上反而會延遲上市時間。
要素二:2.4GHz適合全球應用
802.15.4標準定義了三個無線收發器頻率:868MHz(僅用于歐盟)、902MHz(用于美國)和2.4GHz(全球通用)。2.4GHz無線收發器以250Kbps的數據率傳輸,902MHz及868MHz無線收發器分別以40Kbps和20Kbps的數據率傳輸。
現今市場上的絕大多數802.15.4無線收發器都在2.4GHz頻段內工作。這個無須使用許可的頻率在全球通用,所以,需要具有全球相互操作性的應用一定要選用2.4GHz頻段。
不過,2.4GHz無線收發器也有一些缺點:其一是2.4GHz頻段擁擠不堪。
藍牙、無線局域網(WLAN)、微波爐以至車庫大門的遙控器也都在這個無須使用許可的頻段內工作,大大增加了受干擾的可能性。86MHz/902MHz頻段則幾乎沒有任何干擾,除了一些老式的無線電話及鍵盤鼠標之外。此外,868MHz/902MHz無線收發器的靈敏度較高,而且具有較強的固有墻壁穿透率,故可以把它們隔開得更遠,從而有助降低網絡的成本。由于具有這兩項優點,因此在同樣的距離上,這些較低帶寬的無線收發器所消耗的功率也比2.4GHz無線收發器所消耗的要低。但從不好的一面看,900MHz頻帶并未在歐盟獲得廣泛應用,所以對于需要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具有互用性的應用,這是不大可行的方案。然而,這個頻段在非歐盟國家中相對缺乏,加上具有低功耗和高靈敏度的有利條件,使900MHz無線收發器成為工業或其他不需要全球相互操作性的應用的理想選擇。
要素三:靈敏度和輸出功率
接收器的靈敏度是無線接收裝置能夠可靠地接收數據所需的最小功率,其單位是分貝(dBm)。dBm絕對數值越大(而且是負數),則表示接收器的靈敏度越高,這樣,無線接收裝置之間就可以隔得更遠。
802.15.4標準指定的2.4GHz無線接收裝置的最小接收靈敏度為-85dBm,而900MHz無線接收裝置的最小接收靈敏度為-92dBm。所有供貨商的802.15.4無線接收裝置都超過了這些標準的要求,提供的無線接收裝置具有-90dBm到-100dBm的接收靈敏度。
通過把接收靈敏度從-94dBm提高到-100dBm,就可以把無線接收裝置的視界距離有效地延伸一倍。更重要的是較高的靈敏度可以減少或取消對昂貴而耗電的功率放大器(PA)的需求,因此可以簡化系統的復雜性、降低成本,并減少功耗。另外一個決定無線發射裝置距離的因素是傳輸功率。無線傳輸裝置的傳輸功率越大,其距離就越長。802.15.4標準要求無線傳輸裝置具有-3dBm或0.5mW的最小輸出功率。現今市場上的無線傳輸裝置具有0dBm(1mW)和3dBm(2mW)的輸出功率。
但是,接收靈敏度和傳輸功率將影響一對傳輸器/接收器的視界距離。接收靈敏度越高,傳輸功率越大,則距離越遠。接收靈敏度和輸出功率的絕對數值之和被稱為“鏈路預算”,并且與操作距離有關。當評估802.15.4或ZigBee應用時,鏈路預算是極重要的考慮因素。鏈路預算越高就越好,因為無線收發器可以被間隔得更遠,所需的節點數便可以減少,而且系統成本也會降低。
要素四:MAC對系統的影響
802.15.4媒體訪問控制器(MAC)是在網絡安全層和802.15.4無線收發器之間提供接口的軟件。MAC的推行方式對系統的復雜性、性能、功耗、成本和系統功能的可擴展能力有著實質的影響。
一個完整的802.15.4MAC可能需要多達24KB的內存,故MAC的“完美”程度與系統成本之間存在一定的折中。不同的供貨商采用不同的方法來盡可能把MAC所占用的內存減至最小。一些供貨商把MAC代碼優化,從而占用最少的內存,但同時保持完整的MAC功能集;另一些供貨商則刪減MAC的功能,如保證時隙(GTS)就被視為對目標應用不重要而刪掉。雖然后一種方法會因微控制器使用較小的閃存而可能降低成本,但卻可能對下一代應用中系統的可擴展能力造成不利影響。例如,若應用的MAC不具備GTS,當演進到將來一代需要GTS的應用時,至少MAC、甚至可能整個網絡層都不得不重新設計。如果它是一個ZigBee應用,那么整個設計都必須重新經過認證。
選擇能提供最緊湊編譯代碼的C/C++型微控制器和編譯程序來解決代碼密度問題是更可取的做法。MAC架構及其與應用軟件的整合方式也可能對系統性能產生重大影響。資源的調度極其重要,因為MAC子層必須與網絡層(提供網絡配置、處理和消息路由)及應用層(提供器件的預期功能)共享處理器資源。調度的方法基本上有兩種:協同式多任務調度和先取式多任務調度。
簡而言之,協同式多任務調度讓應用設計工程師控制調度工作;而先取式多任務調度則把控制調度的能力給予
操作系統和軟件堆棧。要素五:無線收發器+MCU
許多供貨商提供802.15.4/ZigBee無線收發器或控制器,或兩者同時提供。這些功能可以被整合到一個單芯片上或以完整的芯片組形式出現。工程師如果對無線收發器與控制器的整合不在行的話,就應該向一個供貨商選購完整的解決方案,這將大大簡化產品的開發過程,并為工程師帶來極大的自由度,為終端應用開發出與眾不同的功能。
單芯片解決方案雖然占位面積小,而且可以降低功耗,但卻可能使工程師采用不是最適合于目標應用的微控制器。此外,嵌入式控制器可能不具備所有必要的外圍設備。再者,雖然嵌入式控制器具備對第一代設計而言足夠的閃存,但卻可能無法升級到采用更大內存的器件,因此不能滿足添加新軟件功能的需求。如果沒有升級到具有128KB或256KB閃存控制器的途徑,就可能需要加入外部芯片,這樣便會增加系統的成本、電路板的面積和功耗。相反,單芯片解決方案也不能通過選擇具有較小閃存或較少外圍設備的控制器來降低成本。
802.15.4/ZigBee市場仍然處于萌芽時期。因此,現階段最好就是采用離散式無線收發器加上一系列微控制器的方式來設計應用,這樣應用就可以隨著市場的發展而靈活演進。
要素六:工作和休眠模式功耗
802.15.4/ZigBee應用涉及的網絡具有多達65000個節點,每一個節點都有一個無線收發器和一個控制器。節點有三種基本類型:控制器節點、全功能節點(FFD)和精簡功能節點(RFD)。控制器和全功能節點,例如網關服務器或電氣設備中的節點,通常以線纜連接到一個電源。精簡功能節點,例如連接到傳感器和開關的節點,則往往由電池供電。所有由電池供電的節點都應該具有非常長的電池壽命,如果可能的話,要比終端產品的壽命要長。事實上,ZigBee標準對電池供電的節點要求具有兩年的電池壽命。當然,電池的壽命越長就越好。
影響功耗的因素包括:無線收發器和微控制器的供電電壓;無線收發器和微控制器所消耗的工作電流;控制器工作的時鐘頻率;無線收發器和微控制器的休眠模式功耗;系統中需要的外圍組件(特別是功率放大器)的數量;以及代碼長度(代碼長度越長,影響越大)。
在設計電池供電的節點時,經驗法則之一是選用具有最高傳輸功率和最高接收靈敏度的無線收發器,從而把功率放大器的耗電量減至最少甚至完全消除。控制器應該由執行最小時鐘周期數的MAC支持。無線收發器和控制器兩者都要支持多個電源電壓,其中,低端不要高于1.8V,并具有真正的1.8V工作電壓。
由于大多數電池供電的802.15.4/ZigBee節點(如恒溫器或電燈開關)在99.9%的時間里都處于休眠模式,只會周期性地喚醒數毫秒,以檢查傳感器或查詢其他無線收發器,所以節點的總功耗接近休眠模式的功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工程師和供貨商都傾向于強調工作功耗。然而,對一個大多數時間處于關閉狀態的系統中,工作功耗可能還不如休眠功耗重要。一般休眠模式功耗占總功耗的1/3。工程師除了關心工作功耗之外,還應該關心休眠模式功耗。
要素七:最少外部組件
射頻電路往往需要外部組件,如濾波器、功率放大器、平衡/不平衡變換器、線圈和電感器,以滿足距離或靈敏度標準的要求。然而,外部組件的數量應該維持最少,因為它們價錢不菲,而且也會增加電路板的面積和功耗。雖然工程師不必成為射頻架構專家,但他們必須了解需要多少及需要什么類型的外部組件。如果同時有兩款射頻電路都滿足功耗和靈敏度要求,并提供非插入式MAC,那么,哪一款射頻電路只需最少的外部組件就是最好的選擇。
802.15.4/ZigBee應用在未來幾年將會蓬勃發展。整合式系統級解決方案較受歡迎,這種方案包含了802.15.4無線收發器部分、控制器、所有接口及802.15.4/ZigBee軟件堆棧,以及能夠仿真應用的開發系統。一些供貨商如愛特梅爾、德州儀器、飛思卡爾、Jennic和Ember等,在這些方面提供了相當完整的解決方案。
在評估802.15.4/ZigBee系統解決方案時,要特別注意架構的穩健性和媒體訪問控制器的大小;由無線收發器供貨商所支持的微控制器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及無線收發器的接收靈敏度。